鐵錳氧化物大量存在于自然環(huán)境中,廣泛分布在巖石和水系沉積物表面、水體和土壤中,因其比表面積大、表面電荷多、活 性強、電荷零點( PZC) 低,對周圍環(huán)境中的元素 吸附解吸、遷移轉化、氧化還原、有機無 機絡合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。鐵錳氧化物主要礦物為褐鐵礦和硬錳礦,并伴生有 Au、Ag、Cu、Pb等元素,因而,可以用于某些金屬礦產(chǎn)勘查。
頭道井銅金礦試驗區(qū)行政區(qū)劃隸屬內蒙古自治 區(qū)呼倫貝爾市新巴爾虎右旗管轄,北距滿州里市 18 km,與滿州里市有草原簡易公路相通,交通較為便 利。 試驗區(qū)屬于中溫帶亞干旱氣候大區(qū),為大陸性 溫帶草原氣候,二級景觀是半干旱荒漠區(qū),次級景觀 為丘陵草原區(qū)。年平均氣溫 0 ℃,冰凍期為 9 月底 至翌年 5 月,年降雨量小于 300 mm。區(qū)內地形平 坦,海拔高度 650 ~ 860 m,相對高差不大,水系不發(fā) 育,除山坡地帶基巖出露較好外,多半為覆蓋區(qū),局 部地段風成砂較發(fā)育,且厚度較大。
區(qū)域上,試驗區(qū)位于西伯利亞板塊東南大陸邊緣 額爾古納非火山型被動陸緣中段,以斷裂構造為主, 其中 NE-SW 向得爾布干大斷裂最為突出,NW-SE 向的橫斷裂規(guī)模小但較多,兩者構成的網(wǎng)格 狀斷裂系統(tǒng)相互作用,在滿洲里—新巴爾虎右旗一帶 形成一系列 NE 向、NW 向構造隆起、斷陷盆地和火山 穹隆相間分布的構造格局。該構造區(qū)以得爾布干超 殼斷裂為界可延至俄羅斯—蒙古國境內,是中國、俄 羅斯、蒙古國之間的一個重要的成礦帶。其構造基底 是元古宙—古生代變質地體和古生代侵入雜巖體,蓋 層為侏羅—白堊系火山巖及陸相沉積巖。區(qū)內礦產(chǎn) 資源豐富,主要以銅、鉛、鋅、銀多金屬為主。
試驗區(qū)面積約 6.43 km2 ,采樣測線為 SN 向,按 照 100 m( 線距) ×40 m( 點距) 網(wǎng)度采集樣品,共計采 集 1 700 件樣品。為避開采礦導致的潛在污染,采 集 40 ~ 50 cm 深穿過腐殖層的土壤; 基巖區(qū)樣品采 集 B 層底部的土壤; 礦化蝕變帶采集巖石碎屑。 2.2 分析測試 樣品自然干燥后,全部過 2 mm( - 10 目) 樣品 篩,稱取 200 g 送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物理地球化 學勘查研究所分析測試研究中心進行樣品測試,采 用七步提取形態(tài)成分法,提取土壤形態(tài)中鐵錳氧化 物結合態(tài)的 Au、Ag、Cu、Pb、Zn、As、Sb、Hg、Mo、Bi。
2.2.1 主要設備
除分析儀器外,采用的主要設備有: 調速多用往 復式振蕩器; 離心機,TDL-5 最大轉速 5 000 r /min, 220 V,50 Hz( 上海安亭科學儀器廠) ; 電熱恒溫水浴鍋(上海精宏實驗設備有限公司); 等離子發(fā)射光譜儀高鹽霧化器; 250 mL 帶蓋聚 乙烯燒杯; 50 mL 帶蓋聚乙烯離心管。
1.0 mol /L 的氯化鎂溶液: 稱取 508 g MgCl2 · 6H2O,用去離子水定容至 2 500 mL,保存于塑料桶中,用 10%的 NaOH( 約 20 滴) 調 pH = 7.0±0.2。
七步法順序提取依次是: 水溶態(tài)、離子交換態(tài)、 碳酸鹽結合態(tài)、腐殖酸結合態(tài)、鐵錳氧化物結合態(tài)、 強有機結合態(tài)和殘渣態(tài)。鐵錳氧化物結合態(tài)提取是 七步法順序提取中的第五步。
本項試驗分析了樣品鐵錳氧化物結合態(tài)中的 Au、 Ag、Cu、Pb、Zn、As、Sb、Hg、Mo、Bi 等 10 項指標。分析質 量通過檢測標準物質和重復樣來檢驗。標 準物質選用 GBW07441( GSF-1) 、GBW07442( GSF-2) 、 GBW07445( GSF-5) ,重復樣品共 40 件。 3.1 標準物質檢測 本試驗測試的 10 項指標中,Cu、Pb、Zn、As、 Sb、Hg、Mo 等 7 項指標具有相應的標準物質定值, Au、Ag、Bi 等 3 項指標無相應的標準物質定值。因 此,本文檢測了上述標準物質 Cu、Pb、Zn、As、Sb、 Hg、Mo 等 7 項指標,計算了其精密度和準確度( 表 1) 。結果顯示,本次試驗采用的方法精密度和準確 度均較好,樣品分析質量可靠。
對每個元素的原始數(shù)據(jù)進行了正態(tài)分布檢驗 后,統(tǒng)計各元素數(shù)據(jù)的平均值、標準離差等參數(shù),并 采用迭代剔除法,剔除原始數(shù)據(jù)中大于平均值±3 倍 標準離差的數(shù)值,直到新的數(shù)據(jù)集中所有數(shù)據(jù)均在其 平均值±3 倍標準離差范圍內。土壤鐵錳氧化物結合態(tài) Au 異常具有成帶分 布、局部富集的特點。形態(tài)多呈不規(guī)則狀或串珠狀, 具有 6 個明顯的濃集中心。根據(jù)鐵錳氧化物結合態(tài) Au 異常成帶分布的特點,結合區(qū)域斷裂展布的方 向,可以推斷出 3 條斷裂,其中一條是 NE 向,另外 兩條是 NW 向。鐵錳氧化物結合態(tài) Au 在斷裂上呈 串珠狀分布。Cu、Ag、Hg、Mo、Bi 等指標的地球化學異常主要 分布在 Au、Sb、As 的異常范圍內,異常面積較小,其 異常圖不在文中一一展示,主要分布特征如下: Cu、 Ag 異常主要與已知銅多金屬礦點位置吻合,異常強 度大,但面積較小。Mo 異常零星分布在試驗區(qū),與 Cu 異常和已知銅多金屬礦化點空間分布無明顯對 應關系。Hg 異常具有 5 處明顯的濃集中心,其中 1 處位于已知的銅多金屬礦上方,其他幾處濃集中心 多位于 Au 異常的外圍。Zn、Bi 在北側已知銅多金 屬礦處有明顯的濃集中心,空間位置也比較吻合。 研究區(qū)幾乎無明顯 Pb 異常,僅在研究區(qū)西北角 Au 的濃集中心處出現(xiàn)了 Pb 異常。